close

Randy Pausch:「關鍵不在於如何達成夢想,而是如何無悔過人生!
如果你能好好過人生,人生自會為你尋找答案,夢想自會實現!」
「阻擋你的障礙必有其原因,這道牆並不是為了阻止我們,
這道牆讓我們有機會展現自己有多想達到這目標。
這道牆是為了阻止那些不夠渴罷的人,
它們是為了阻擋那些不夠熱愛的人而存在的。」

看書、旅遊外,聽演講也成了生活的一部份。
當生活空虛又缺乏動力,就會上網搜尋演講的短片,滋潤日漸乾枯的靈魂。
哪怕是十分鐘、十五分鐘,透過演講者生命經驗的分享,
一言一語,就像打水漂般地,彈起、落下、落下、彈起,直到彼岸。
空谷迴音、餘音饒樑,
生命有新的潤色,又能以新的面貌新的動力來面對外在的事物。

Randy Pausch教授於2008/07/25因胰臟癌與世長辭,享年47歲。
他和Steve jobs的演講不約而同的談到死亡。
這是一般人的少數經驗,卻在這裡產生同樣的旋律。
這也得歸咎於上帝給他們類似的考驗,
短促而豐富的人生,使他們積極分享生命的可貴。

死亡,我想是很值得思考的問題。
幾週前,我聽了工讀生的建議,網路上聽了賈伯斯的十五分鐘的講稿。
前兩個故事,我都能找到類似的經驗呼應,但是關於他的第三個故事,死亡。
「如果今天是我人生的最後一天,那我要做些什麼?」
面對這個問題,腦海仍是一片空白。
目前的我,如果面對明天是最後一天,我又該去做些什麼?
即便我積極找尋人生方向,即便我重新回到學業之上,
我仍知道,這些不見得都是我的最終目的。
一片忙碌,終是被盲目所取代。

自以為年輕,自以為死亡離我尚嫌遙遠,
太多的「自以為」壓縮思考生命意義的空間。
一個月來我做了什麼?兩個月來我又做了些什麼?
越來越多的問號,反問自己我到底做了些什麼?
所幸,還有留下筆跡,還有過去可以讓我翻閱。

選個悠閒的下午,泡個茶,開始瀏覽過去的心情隨筆。
一頁接一頁的心情,敘述喜怒哀樂、酸甜苦辣、悲歡離合。
關鍵不在於如何達成夢想,而是如何無悔過人生!
如果你能好好過人生,人生自會為你尋找答案,夢想自會實現!
如何面對死亡,在這兩句話找到了答案。
青澀的人生,太少的際遇,上帝對我真是仁慈。
捨不得讓我過得跟Randy Pausch和Steve jobs一樣地辛苦!

隨筆,不代表能把握當下,不象徵能把握每一天。
隨筆,是為了確認自我信念、自我行動而有存在的價值。
幾週前,由於壓力,想暫停每天都寫的隨筆。
而這個念頭,我卻沒有去深思弦外之音。
是壓力、是顧慮,還是油盡燈枯、江郎才盡,
抑或對生活中的事物不再感到好奇?
我又再次想到『Steve jobs:
「如果今天是我人生的最後一天,那我要做些什麼?」
當我多天都得到「沒事做」的答案,該改變了。』
如果我多天沒想到新的題材來書寫隨筆,那麼,我是該改變了。

透過兩位大師的講稿,交互論證。
我,有那麼點明瞭如何珍惜每一天。
無悔過人生,好好過人生,人生自會為你找尋答案。
如果每天過得枯燥乏味,那麼就是該充實自己的時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ocalplant 的頭像
    localplant

    The Story of Dandelion

    localpl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