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灣是候鳥南下度冬的好地方,有山有水又有頗為豐富的魚類資源。
起個大早,帶個望遠鏡與相機便匆匆出門,深怕錯過與候鳥的邂逅。
路過半個雲林縣,從山線到海線,繁榮到荒蕪。
高樓大廈成了一畝良田,一畝良田又化為一池魚塭。

我拉下車窗,品味海風的氣息。
海風向來無情,靠海的植被始終很難長成大樹,這點,我在澎湖已有體會。
除了伏地而居的爬藤、低矮的木麻黃銀合歡外,乾枯的草皮象徵土地的貧脊。
海風偶爾多情,讓遊客分享討海人的辛酸、分享錯落魚塭的熱情。
不起眼的平房,多到連高樓大廈都無法容納的人情味。

「少年的,你要去參加活動啊?」一個老伯關心地問。
我停在產業道路口點點頭。
「你從那邊進去,看到路邊遊覽車,
往前開右轉就可以看到土地公廟,他們在那裡集合。」
「阿伯,謝謝喔!」我愉快地回答他。

鳥會的夥伴已在廟口擺好攤位,招待搭接駁車前來的遊客。
這附近的幾座魚塭,便是傳聞中的成龍溼地。
民國七十五至八十五年間,颱風引發海水倒灌,土地公祠與先人墳墓都難逃此劫。
這裡汪洋一片,林務局在這裡經過幾年的生態復育,使溼地成了水鳥天堂。
過境鳥、留鳥有不少棲息於此,啄食溼地的魚、蝦、貝等生物。
溼地旁的幾個解說員,已立好單筒望遠鏡等候這片土地的精靈。
一群的孩子圍在身旁,有的聽老師解說,有的好奇地看著單筒望遠鏡。
我也拿出雙筒望遠鏡,欣賞自然界的奇蹟。

大白鷺、小白鷺是溼地的居士,一襲青衫,信步草澤,尋尋覓覓。
小鷿鷉是溼地的偷兒,在草叢裡探頭探腦,鬼鬼祟祟,深怕被逮著似的。
高蹺鴴像是君子,習慣金雞獨立,渾濁的水塘,映襯自我的高風亮節。
黑腹燕鷗則是佇立水塘中的木椿,坐觀溼地的風吹草動,
伺機而行,靜待獵物現身。
裡海燕鷗和黑翅鳶於空中相互較勁,龍爭虎鬥、蓄勢待發。
體型較小的黑翅鳶,鼓動雙翼,懸掛半空,雙翼在空中的V型翦影,傲視群英。
裡海燕鷗自顧自地遨翔藍天,鳥瞰水塘裡的獵物。
頃刻,裡海燕鷗斂翅,由高空俯衝而下,入水、出水,
喙尖已叼著戰利品,振翅高飛,重返天際。
溼地的水鳥,比山林的野鳥來得容易觀察。
水鳥落落大方,不計較人類怎麼看待他們,這,就是他們的生活。

大家觀望裡海燕鷗的去向,廟口的攤位卻傳來一個中年人的聲音:
「鳥會的負責人在哪?活動怎麼辦的?
我們從斗南搭接駁車上來,怎麼都沒人接待?
車上也沒人講解行程是怎麼樣,把我們當什麼?
司機停那麼遠,叫我們自己走過來…」
幾個鳥會的前輩、老師忙著向他道歉,賠不是,向他做點解釋。
我暗自搖頭,不發一語。
鳥會是計畫不夠周詳,但,當眾斥責,有此必要?
活動不收費、還得攜帶大小望遠鏡,沒功勞也有苦勞吧?
關心自然、愛護自然的行動,用點掌聲帶出建議不是溫馨多了嗎?

這處水鳥天堂,得來不易。
既然來此,多少對這裡的環境有那麼點期待。
那麼,何妨忘卻紛爭,融入此地的民情風俗,一花一草,飛鳥游魚?
紛爭,煞風景、又傷感情;
為自己的關心環境喝采,也為眾人的關心環境給予掌聲,
就為我們的共同點一起努力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ocalplant 的頭像
    localplant

    The Story of Dandelion

    localpl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