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水社大山,標高2059m,單程5.7km,小百岳編號053,耗時4小時。
後尖山,標高1008m,單程1.5km,小百岳編號054,耗時1小時。
貓囒山,標高1020m,單程2.1km,小百岳編號049,耗時1小時。

我的體力到哪?我登山的體力極限到哪?
幾次的登山經驗,我開始對自己的體力產生好奇。
於是,突發奇想地以「行軍」式登山的構想,來檢測自己的腳程、體力。
將小百岳的地圖在桌上一攤,眼角不自覺飄向─日月潭。
明潭步道,四秀十俊,堪稱南投步道最集中的地方。
其中三秀,水社大山、後尖山、貓蘭山,又並列小百岳名冊。
簡單瀏覽完地圖,在幾處步道登山口作個註記,便動身前往日月潭。

八點四十分左右,我已到了日月潭的邵族組合屋部落。
一旁的標語寫著:「登山口,標高770m,0k」
我盤算道:由770m至2059m,不好好把握時間,今天恐怕登不完四秀呢!
綁上護膝,喝口水,由登山口整裝出發。
前端1.6公里,是平緩的木棧道,兩旁是低海拔常見的竹林。
密密麻麻的竹林,誰也不讓誰半步,每棵都高聳入雲,爭奪頭上的那片藍天。
我無意與它們爭執,輕鬆地從竹蔭下走過。
再怎麼輕悄的腳步聲,踏在落葉覆蓋的棧道之上,仍免不了嘈雜。
好在今日的我一人出遊,並未帶給山林太多喧嘩。
落葉也好、風聲也好、鳥鳴也好,自然終歸自然;
有我、無我,自然仍舊是自然。

伴山亭後的路段有陡有緩,林相也由竹林轉為闊葉林、針闊葉混合林。
每五百公尺,潭管處便會設置一個觀景平台供山友休息。
這是個貼心的設計,讓山友調整呼吸再度出發。
不過,對我而言,只要一休息,四秀縱走只怕淪為空談。
是故在觀景平台,我也是簡單喝口水、拍個照,絲毫不敢怠慢。
漸漸地,眉心、鼻尖的汗水順臉頰滑落,呼吸的頻率也有點零亂。
我忽爾羨慕登集集大山的機車攻頂,
倘若我有小叮噹的任意門該有多好啊?倘若我有時光機該有多好?
任意門一開,就是目的地;時光機一搭,就是回到過去。
人性化的設計,豈不是便民、利民呢?
當初貓空纜車的開發甚囂塵上,日月潭、阿里山爭先恐後提出纜車申請,
不就是為了所謂的便民、利民?
一般岳界的看法卻持保留、反對的態度,當時的我很難體會。
溪頭、日月潭、阿里山的大眾化路線每逢假日必塞,看慣車水馬龍的交通,
曾經以為纜車是上上之選,是兩相權衡取其輕的做法。
直到最近走入山林、回歸自然,才對「登山」有所領悟。
山之美,不是山頂的三角點,而是過程。
唯有一步一腳印走過,才能瞭解山的茁壯、山的胸襟、山的處事。

在步道旁,我看到另一則趣事。
無風、無雨,好端端的一棵巨木卻倒塌在竹林之內,
猶如楚河漢界,硬生生將竹林一分為二。
是筍農劃清地界的傑作?還是巨木如此不堪一擊?
背後的原因不得而知,可巨木之於修竹卻是不折不扣的對比。
老子曰:「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
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是以兵強則不勝,木強則兵,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剛強易折─願此刻的畫面永駐心田。

水社大山的峰頂,一塊木製告示牌寫道:
日月潭最高峰,水社大山,標高2059公尺。
木牌之後,依序是二等三角點,與觀景平台。
我在附近木牌周圍走走看看,覺得這座觀景平台的設計也是「獨樹一格」。
一旁的樹木長得這般茂盛,將平台遮得不見天日,有「景」可觀嗎?
這是官員的美意,還是官員的無心呢?
我沒耽擱太多時間,吃個幾口乾糧便匆匆下山。
「一個早上,才登完一座,看來今日至多三座山吧!」
下山的腳步,也隨之加快。

台灣的風景區有個特色,平日乏人問津,假日遊客絡繹不絕。
是以逢假必堵,尤其是連假,更見一斑。
下山時,我暗自高興,整座山都是自己一個人,老天待我可真是不薄。
登集集大山時,來時一人去時一人;
登雲嘉大尖山,來時一人去時一人;
登草嶺雙雄亦復如此,若是每座山都是一個人徜徉其中,又是何種感受?
「你好啊!還有多久可以攻頂?」迎面而來的兩位山友向我打個招呼。
「好啊!快到了,加油。我從登山口到山頂,兩個鐘頭半。
由山頂到現在這裡,約半小時。」我看著手錶回答。
「…我們到這裡,4.7公里,已經兩小時十分了,你都沒休息嗎?」
他們詫異地問。
「…我只有在山頂休息,沿途都是喝完水就上路,沒有休息。」
我有點不好意思地回答他們。
「體力真好,自己一個人啊,那加油啦!再見!」他們揮揮手,往前方走去。

再次抵達登山口,已是一點左右。
我辭別水社大山,往下一站出發:後尖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ocalplant 的頭像
    localplant

    The Story of Dandelion

    localpl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