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你看一下過年的班表怎麼排較好?」站長拿著剛印出來的公文給我看。
我大略瀏覽紅紙上的公告:
除夕營業時間調整由七點至十九點,初一八點至十九點,初二後恢復正常營業。
「這不是和去年一樣嗎?那麼有什麼問題嗎?」我不解站長的疑問在哪。
「時間是一樣沒錯,不過公司有提到,每天一人排休。」站長提出他的困擾,
接著說:「除夕到初三這段時間算加班,而關於調整營業時間的問題,
公司希望加班時數以實際出勤時數為原則,像除夕上班十二個鐘頭,
頂多就是兩人加起來報支十四個鐘頭,包括交接班時間與營業前後作帳時間。」
「公司省錢的頭腦動得真快,」
我笑著說:「沒關係,我沒什麼開銷,我排休兩天好了。」
鈴…鈴…鈴…,營業室的電話響了起來。
站長快步走進營業室裡,接聽電話。我則在外面和工讀生閒聊過年的上班時間。
「大哥,哪幾天有加班啊?」甲工讀生問道。
「除夕到初三都有。怎麼了,想賺加班啊!」我看得出來工讀生對過年的期待。
「是呀,不過有幾天有事情,想說什麼時候假表出來我要勾假。」他回答著。
「不急啦!到時候再看。」我邊說邊算著工讀生們的時數應該怎麼平均分配。
「那四天,原則上一個人上十八至二十個鐘頭,
各放一天,除非你們想多休一天。」
我簡單告訴工讀生們我對排假及分配時數的看法。
春節上班,不能和家人們團聚吃飯,加班應是理所當然。
然而,僧多粥少,上班的人數總有一個比例存在。
上班人選與時數的分配,自然便是門學問。
如何杜絕悠悠眾口,不落人口舌,謹慎的拿捏排班的分寸顯得格外重要。
工讀生的心理我能理解,站長排班的難處我也能想像。
是以排休兩天,我想,
站長應該有很充裕的裁量空間,時數的分配也不致於落差太大吧!
結帳後,我瞄一下桌上的排班底稿,
心底的問號卻如天空中的烏雲逐漸蔓延,覆蓋萬里晴空。
除夕早班是副站長,八個鐘頭;下午是我,六個鐘頭;
初一早班是我,七個鐘頭;下午是站長,六個鐘頭;
初二初三,站長副站長兩天各有八個鐘頭。
我不解,除夕十四個鐘頭,對半各七個鐘頭不是很公平嗎?
我不解,如果早上是以上八個鐘頭為原則,那麼初一我又怎麼只有七個鐘頭?
我不解,進來加油站至今已三年有餘,
除夕不曾在家吃過年夜飯,怎麼今年又如此安排?
我不解,我自願休假兩天,怎麼會選擇初二初三最多的加班時間讓我休假?
我的不解,是該問個究竟?還是吃苦當吃補呢?
我強顏歡笑,對著正在點錢的站長說聲:「站長,我先離開,再見。」
帶上加油站的大門,離開加油站。
回家的路上,腦子裡想不到合理的解釋來解答我的疑問。
於是,就在7-11前停了下來,致電給我同事問問他的看法。
「你下午班喔?我一看到公文就打去你們站上,碰巧是你站長接的。」他問道。
「是呀,我們站長怎麼跟你說?」我耐著性子,聽聽他的解釋。
「他跟我說,早班已經在加油站上班了,所以原則上排八個小時,
下午班晚點到沒關係,所以排少一點。怎麼了,不對嗎?」他反問我。
我向他描述我的班表。
「你覺得呢?你們站上真得按照他說的排班嗎?」我回問他。
「哈哈,果然他也是說一套做一套。我們站上三個人的總時數分別是28、30、32。
雖然相差不遠,不過我還在考慮要不要乾脆全部放假算了,
不然跑來跑去為著這幾毛錢,我也不稀罕。」他略帶怒氣的回應我。
「既然排了,還是去上班吧!
畢竟,大家在同一個屋簷下,以後見面的時間多得很呢。
仔細算算,已經比我好多了,不是嗎?」我安撫他心中忿懣不平的情緒。
「我在好好考慮一下,過幾天,我們再聊吧,拜拜。」結束對話,各自踏上歸途。
輪班的職場生態,每天都需要有人出勤,同舟共濟是最基本的原則。
「同舟共濟」又有誰能想到這個道理呢?
加班的時候大家搶著上班,身為一個領導者該怎麼分配?
有事的時候,同事間能互相體諒,犧牲自己的休假出勤嗎?
還記得一月二日那天下午,本來是該南下台南上課的。
可是看到班表被站長改成下午,我也就沒多說什麼,蹺了那天的課。
工讀生關心道:「大哥,你今天不是要上課嗎?」
我回答:「沒關係,期末報告結束,應該不要緊。」
「跟站長說一聲就好了,不是嗎?」工讀生續問。
我說:「輪班的職場,得互相體諒,才是長久之道。
也許今天我來上班,改天有事他也能替我多想一點。」
言猶在耳,可是,時至今日,他有多替我想一點嗎?還是只為自己的私利?
領導,是帶人帶心。讓下屬心服口服,才是領導。
領導之於服從,是一體兩面。
上司之於下屬,是奇妙的互動。
雙向溝通、正面互動,營造良好的職場氣候,是永續經營的王道。
領導者要求下屬有所表現,這樣的標準適不適合類推適用於己?或是因人而異?
領導者對待下屬,是齊頭式的平等對待,
還是有等差式的平等對待,抑或是因人而異?
領導者習慣要求下屬尊重領導者的決策,但是下屬有獲得對等式的尊重嗎?
領導與服從的觀念已經改變了,以前的階級觀念不再完全適用於職場。
觀念改變,心態也應與時俱進,
一意孤行、冥頑不靈,影響的不只是下屬的看法,甚而影響職場的正常運作。
職場新人的無奈,在各個場合都能覺察蛛絲馬跡。
有同學在學校接手許多的行政工作、有朋友被安置在最不討好的採購單位、
有親戚進入公所服務,星期六日選舉前後都得幫忙拜票、
同事的一舉一動,甚至該單位的領導者還會調閱監視器,細數他的不是。
前輩們永遠是那句話:「年輕人要多學點,我們過幾年就退休了。」
「吃苦當吃補」這句話適用於新人嗎?還是只是安慰自己的藉口?
我同事回答:「有時候,該說的就要說。不能事事都順他們的意思,
於情於理,我們都站得住腳。
他們純粹是當年輕人好欺負,才有那套「年輕人多學點」的理論。
他們自己根本不會,又不好意思說,才說得這麼冠冕堂皇。
你的立場只要堅定一點,他們也不能拿你怎樣,
更何況我們都是合法考試進來的,用不著看他們臉色。
據理力爭,有時自己的權益,還是得靠自己捍衛。」
職場倫理,我還在學習。
職場定位,我還在探索。
職場的是與非,我只能謹記在心,莫重蹈覆徹。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