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朋友的界定裡,「寫作」是件嚴肅的事。
原因無他,文字紀錄你的思維,對文字負責是很自然的事。
於是,
整理好的思緒,才會用文字留下紀錄;
修飾好的心情,才會用文字作出印記。

我們賦予文字很沉重的責任,
要它對讀者負責、對朋友負責、對自己負責,對每位有機會接觸的人負責。
一層層的負責,轉化為一層層的壓力。
有時責任會讓人成長,可有時壓力卻是令人望之卻步。
想好再來動筆,有時間再來動筆,這是我們一慣的藉口。
這個想法非常實在,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
把所有的「不確定」交給時間負責,
時間對,想法對,再來動筆,免得文字背負莫須有的罪名。
可惜的是,你不會知道,什麼時候的想法無懈可擊!
偉大如牛頓的運動律、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都曾受到質疑。
平凡如你我,又有什麼見解能登大雅之堂?

文字,紀錄生活就夠了。
我是這麼期許自己,別想太多,就是紀錄生活中的感動就好。
自己對自己負責,文字對文字負責。
我不會是專欄作家,也不會是政論節目的名嘴,
純粹是個凡人,寫著樸實的文字,簡單作自己的凡人。
若是想法有誤,我也樂意接受批評;
若是思維正確,我也樂意見到願意分享生活經驗的朋友。
文字與人無異,學習的過程,會成長的。

文壇大師余光中說:「用右手寫詩,左手寫散文。」
當時就讀國中的我非常納悶:文學,只有這兩種表現方式嗎?
十餘年過去,這個問題早已煙消雲散。
在文學的領域,我看到詩、散文、小說、論文、傳記…
詩像是童話,簡短的字句富含許許多多的想像力;
小說像是真人真事的故事,讓讀者身歷其境;
論文是學者的專利,過程嚴謹非常,舉證說理,架構清淅;
散文,是鬆散的文章,
像小說又像新詩,說是論文卻又顯得相對輕鬆。
四不像的體裁,往往最能點出作者最為內斂的人生哲學。
它,是有生命力、有靈魂的,
擁有哲思背景的文章,將能激發更多更多的靈感。

我很喜歡散文,可是散文畢竟不適用於紀錄生活。
不連續的生活,
你不知道下一秒有什麼,明天會碰到什麼。
匆忙的生活,
你很難坐在書桌前振筆疾書,寫出兼具規模與內容的文章。
既然想在不連續的生活串起感動,
何不運用「隨筆」─想什麼,寫什麼,去蕪存菁的紀錄生活?
生活,有自在的一面。
隨心所欲的筆觸,才能最接近生活的步調。

日記隨筆是人生縮影,不僅是我,
許多朋友也運用類似的方式在網誌、FB塗鴨牆分享心情。
分享的道路上,隨筆影響隨筆。
如果你願意,幫自己的心情留言加點前因後果、緣由始末,
你的隨筆會更像一則故事。
如果你願意,幫自己的故事修飾潤色,
你的故事會是一篇散文、一首新詩、一則小說。
書寫自己的人生,編織自己的結局。
生活隨筆,隨筆、生活。
還原最初的悸動,驀然回首,一切盡在不言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ocalplant 的頭像
    localplant

    The Story of Dandelion

    localpl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